2005年,第一款数码相框在中关村亮相,自此,国内数码相框行业正式建立,数码相框市场飞速增长,业内专家对这一新兴市场兴奋的同时,由于处在市场发展初期,难免有一些人仍对这一产品的功能特性以及发展走向存在着诸多认知误区。国内数码相框市场却是一个暗藏玄机之地,其中的容量之大,未来前景之广,难以想象。数码相框市场现阶段尚处在发展阶段,教育市场的重担任重而道远。如今,数码相机的普及与应用,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实现着留影梦想。2007年数码相机市场保有量1625万台,年销量近800万台,2008年数码相机中国市场容量1000万台。如果每一台数码相机大概产生100张照片,2008年新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就会产生10亿张数码照片。自然而然,能把这么多照片“秀”出来的数码相框,则成为最好的工具。既能存储照片、又能展示照片,更重要的是,造型时尚多变、具备许多附加功能的数码相框,在家居生活中也占有着一个重要的位置。数码相框绝对不会是过渡性产品,更不会昙花一现。未来,数码相框将是家庭里除了TV、PC之后的第三块屏幕。中国有几千万家庭,由此获得的数字又是十分惊人。
除了用户需求的带动,大势所趋。第二个促动这块“千亿大蛋糕”的重要因素则在于整个数码相框产业链的日渐成熟与完善。目前,在各个环节的产业供应中,都较以往有了很大改观,首先,数码相框4:3专用屏幕出现,与数码相机的照片比例非常吻合,专为数码相框而打造。其次,在主控芯片供应上,工厂数量也从2005年的五六家上升到如今的五六十家;第三,在产品的外壳设计上,从原有的单一逐渐向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转变,由此亦带动了成本的降低;此外,流水线也从千台提升到万台。而国内的数码相框品牌厂商数量更是迅速增长,从2005年华旗爱国者一枝独秀到目前活跃的品牌数量已经超过50家。这一切,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数码相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成长,而这一产业上升的空间却依然非常广阔。未来几年,数码相框的市场将处在逐渐走向成熟期的阶段,其产销量和市场需求依然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全球数码相框市场超过1000万台的销售量。2008年这一数据超过3000万台,到2010年,将超过8000万台。而起步较晚的中国市场,在快速的腾飞过程中,将紧跟这一步伐。
作为一款新鲜时尚的电子产品,数码相框一直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不过这种现状有望在2010年得到彻底改善。我国数码相框行业标准起草筹备小组已经在京正式成立,数码相框行业标准之路开始起航。国内的数码相框发展起步于2006年年底,最早是由飞利浦等国际品牌从国外传入中国??际亲魑恢志哂行?、奇、特等特点的产品存在于电子消费市场。进入2007年,国内品牌爱国者和国际品牌三星也先后加入到这个行业,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数码相框也逐步开始走向大众市场。当时国产品牌的产品特点主要是功能多,除照片播放功能外,还有万年历、时钟甚至是看电影等功能,走的是多媒体数码相框发展路线,国际品牌则功能相对单一,但比较注重播放时的高品质画质。2008年,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并开始走向细分市场。随着市场逐渐升温,一些山寨数码相框也开始充斥市场。从市场占有率来说,国内品牌目前占主导地位。但从产品特点来看,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各有侧重。国内品牌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和人性化,国际品牌则更注重产品外形的精致等。目前数码相框市场国际品牌的产品比较贵,走的是高端市场路线,爱国者、佳的美等国内品牌相对而言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同时,目前70%的数码相框产品属于礼品市场,国内品牌在行业、渠道积累等方面也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数码相框的技术准入门槛较低,造成大量山寨产品进入,整个市场开始显得有些混乱。使得消费者无法认识到什么样的数码相框算好,市场急需行业标准来规范。从国际市场范围来看,数码相框产业目前尚无一个国际例行的通用标准。所以标准的出台对于数码相框的良性发展非常重要。由于目前国内外厂商对于数码相框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具体标准的内容估计会被分解,推出单机版、数码看板、网络化等不同产品的行业标准,最终形成一个数码相框的行业标准体系。